6月至7月,学院组织百余名学生前往武汉、襄阳、汉川等地,围绕“数字经济如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主题,开展实习实训与企业实践观察活动。校团委书记张德科、9001cc金沙院长段丁强、党委副书记李静宇及部分专业教师随队参加区域活动并作专业指导,与实践队队员深入交流谈心。
数字赋能花开遍地,电商扶贫优势尽显。
“我们的产品已经卖到国外去了!他们都是通过网站找到我们的!”实践第一站,是位于黄陂区蔡榨街周梅家田村的亿丰蜂业,创始人阮爱功热情接待了队员们。当年,响应政府号召,阮爱功毅然回乡创业,注册公司、组建了蜂农合作社。从最初的线上线下合并经营,到现在全部转入线上销售,阮爱功组建的蜂农合作社已有156名社员,遍布全国各地。由其提供设备、技术,周边村湾两百多户蜂农加盟,产品销往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年销售量可达四千万,带领百余户蜂农走向致富路。
普通农户做电商,一是技术学习难,初育蜂种难成活;二是产品销路难,市场竞争力弱。针对这些问题,亿丰蜂业依托互联网,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销模式。在每年的生产淡季3月、12月,合作社为蜂农组织统一培训,既不耽误蜂农养蜂,又能在生产节点前为他们送去专业的技术。
除此之外,政府对农产业的大力扶持,解决了不少农户的资金问题。“政府补贴力度大,我们这个合作社的场地都是政府提供的!”自己有“冲劲”,政府给“拼劲”,阮爱功的蜂业合作社越办越好。不仅建起五座冷库,全程冷链运输保障产品品质,还有网红前来主动帮忙带货。有质量,有销路,蜂农的产品供不应求。
下一步,亿丰蜂业将会在蜂蜜品牌塑造、打假宣传以及改良口感方面下功夫,努力让更多消费者了解什么是真蜂蜜,怎样是好蜂蜜,筑起互联网“客户-产品“信任网,利用数字经济把农户带向更美的远方。
坐落在黄陂区蔡家榨街西部的凤凰寨村,荷风送香,白墙黛瓦,徽派民居干净整洁,好一个诗画村落,却曾是武汉市市级贫困村之一。凤凰寨村全村共有240户、789人,其中贫困户51人。2015年,市纪委监委成立驻村工作队,帮助凤凰寨村脱贫。在政府感召和引招下,一批能人、才干回村进行乡村建设。武汉来仪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龚志军,也是其中一员。他不仅站在企业立场,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他,更站在村民身旁。
实践队了解到他们的农产品足有近二十种,高山绿壳土鸡蛋、黄陂三鲜、凤凰寨相思大米……以天然、高营养、无污染为卖点,做特优农产品土特产,客户认可度高,产品供不应求:“只要有产品,就能卖出去。”如今,他们还将产品推广到了大型的商超,“目前只在中百部署了五个点,再多了我就没货可卖了!”谈起这大好销路,龚志军脸上满是笑意。
来仪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凤凰寨村当地的农产品进行整合、包装,在政府的支持下,与湖北省供销社、武汉市供销社、武汉市油资系统、长江严选等线上平台合作。除此之外,线下销售也同步进行,食堂配送、伴手礼、农旅结合等,年利润可达80万。龚志军说,“今年我们还计划与农户进行30万的分红,大家一起享受发展成果!”
2017年,在各方的努力下,凤凰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摘帽出列,昔日萧条的村落实现“涅槃”,数字赋能为当地农产插上翅膀,已形成等六大支柱型产业牵头,多种产业并存的格局。脱贫后的凤凰寨村也不忘周边村落。龚志军表示,除凤凰寨自身项目外,还将与周围各村合作,将其纳入生产体系中,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站,实践小队来到了黄陂前川街莓产业园开展调研,武汉木兰金秋农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陂莓产业协会会长江晋为队员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发展状况。
草莓受农户青睐自有其原因。“随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草莓需求逐步扩大,同时能为农户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政府也大力支持”。
规模方面,黄陂区的草莓在全国排第六位,但在产量、销售季长等方面与辽宁丹东、合肥长丰等地区还存在很大差距。江晋指出,种植的主要困难集中在育苗上:“武汉气候较为炎热、潮湿,三月出的果,受气候影响品相不佳,只能销往低端超市,无法满足高端市场需求。”针对这个问题,他们组织开展高山育种、高山草莓项目计划,利用天然地理优势,将蔡店草莓销售期延长到4月20号往后,丰富品种的同时,为农民增收。
江晋表示,电商对他们这类小微企业是大有益处。借助成熟的平台,拓宽销路,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销量。“初步估计,电商直接提升了20%的盈利。”目前,全区有近2000农户从事草莓种植,年产量8000万斤,年产值达10亿元,近1000名贫困户在草莓种植和打工就业中实现脱贫致富,户平均打工收入2.2万元以上。
“我们的草莓起步较晚,体量不如真正的大产量地区,但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上市早,农户收益比他们好,真正让农户走上草莓致富路。”
调研过程中,黄陂区蔡店街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主任辜宏建表示,振兴农业真正需要的是好主体。合作社和企业要有责任感、有事业心,在市场上“敢搏击”“能创新”,并且充满活力。
9001cc金沙院长段丁强更结合调研实景、实地、实例,为实践队员上起“生动一课”。他指出,农业发展要想强健,要靠技术,数字经济正为其插上翅膀。他鼓励国贸专业的学生多学习跨境电商方面的知识,进企业实操感受,积累经验。学院未来也将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改革,加大与跨境企业、优秀院校的合作交流,不断探索高水平的专业建设之路。
在本次实践中,9001cc金沙“青春护农”实践团走进黄陂农产电商产业园,用青春脚步丈量数字经济浇灌下的农村土地,进一步走进社会,品味发展,在生动实践课中感受产业实际与专业知识的碰撞,并为当地发展建言献策,切实将个人发展与农村产业紧密结合,以青春活力助力农产发展。
特色产业巧融合 以旅兴农正当时
实践小队前往武汉东西湖社区石榴红村,针对当地农旅结合情况开展调研。作为武汉市汉江区域最后一个农村的最后一个街道,石榴红村仍然保存着农村最天然质朴的面貌,彰显出当地独特的人文风采。村民响应农旅结合的号召,采摘园,草莓、蓝莓、无花果、羊角蜜……各类水果应有尽有。在走访农户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了解到,草莓是最受欢迎的作物之一。草莓采摘园陈老板说:“我们的草莓绿色有机,在周边都很受欢迎。”采用熟客介绍的方式,常有游客组团采摘并购买瓜果,季末时农户将遗留的蔬果销往汉阳的菜市场,基本不会产生滞销。
石榴红村由鸦渡、蔡家、八向三个社区组成,依托当地自然特色,社区各有各的“发展妙计”。或是绿色果蔬采摘结合农家乐,农旅结合有声有色;或是以文促旅,打造亲子文旅休闲度假胜地;或是以文带旅,农旅结合,在发展特色采摘园的基础上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带动销售。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围绕前期调研收集的发展问题与各区行政人员深入交流,共同探索解决路径。
这些年来,顺应乡村振兴号召,石榴红区“以旅促农”战略赢得了初步的胜利。在旅游采摘的加持下,农户每亩每年可增收近万元,新型农业技术和半机械化农业设施的引进,更节约了农业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政府还帮助当地农户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引进第三方平台,进行线上宣传销售,产品深加工、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也在同步进行,石榴红村正向打造华中地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乡村文旅品牌村落的目标迈进。
助长江经济 展向阳烟色
实践队走进襄阳卷烟厂,对烟草的加工、包装进行参观。襄阳卷烟厂始建于1938年,至今已有72年的卷烟生产历史,生产厂区面积63000平方米,在岗职工1200人,年卷烟生产能力50万箱以上,年上交税金16亿元以上。企业坚持从严治厂、以德兴厂的方针,深化内部改革,夯实管理基础。烟草行业为社会带来大量社会岗位,为国家带来收入和社会福利。从种植烟草的农民到卖烟的店铺这一系生产销售环节中,帮国家减轻了就业重担。
实践小队还来到樊城区烟草局进行调研。“纳税是烟草局很重要的部分。烟草纳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来源。”财务科了科长向我们介绍,从2015年至今,他们每年都会联系麦田计划,准备懒人包,在里面放上棉衣棉裤手套,还有山区孩子喜欢吃的香菇酱等小零食,捐赠给山区。这样的活动,仅在2020年因疫情而中断过一次。他们用这种方式展示了樊城区烟草专卖局的社会责任感。
走进鱼米之乡,共筑振兴之梦
实践小队,走进汉川乡村养殖户和养殖合作社、拜访基层党员,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
位于孝感市汉川市的叼汊湖享有“汉江明珠”的美誉,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叼汊湖养殖场全方位建设,致力于打造高质量水产养殖基地。9001cc金沙“青春护农”暑期社会实践团此次走进汉川市叼汊湖,便是要实地调研,探究当地的“蟹肥鱼跃”是如何助力汉川市实现水产养殖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入结合,走出一条不一样的乡村振兴路。
实践团队首先前往汉川市叼汊湖拜访当地的个体养殖户。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成员们参观了他们的鱼塘,与其他养殖业不同的是,鱼塘被分成一块块的不规则形状。在当地农业局的技术指导下,采用了“粗放加精养的”养殖模式,每块水塘养殖的渔业动物都不一样,有的是武昌鱼等鱼类,有的是龙虾,每一小块水塘养殖单一的一种渔业动物;养殖方式也不一样,有的是精养,有的是接近自然环境的粗放式养殖。
拜访完个体养殖户之后,实践团队来到叼汊湖水产养殖服务中心和水产养殖公司,进一步了解了叼汊湖特色水产养殖业的模式和相关的技术问题。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叼汊湖国家湿地公园,考察叼汊湖特色水产养殖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情况。在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我们得知,叼汊湖是“蟹肥鱼跃、菱荷争艳、岸柳成行、稻花飘香”的“汉江明珠”,是全国最大的内陆封闭型淡水湖泊。叼汊湖占地面积2489.56公顷,现有各类湿地总面积2464.51公顷,湿地率高达98.99%,设有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及管理服务区五个功能区。汈汊湖湿地公园是在全面恢复汈汊湖洪泛型湖泊湿地基本水文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江汉平原自然地理条件,依据生态学原理,通过一系列工程及生物措施,逐步恢复并保护汈汊湖野生动植物的自然生境,保护湿地动植物资源;同时,合理利用湿地生物及生态资源,开展一系列与湿地相关的文化保护、科普宣教和生态旅游活动,将汈汊湖湿地公园建设成长江中下游区域浅水型湖泊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典范。
“走进鱼米之乡,共筑振兴之梦”,乡村振兴一直在探寻不同的方式,水产养殖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入交融使得叼汊湖水产养殖业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实践团的成员们也受益匪浅,纷纷表示会更认真钻研专业知识,为日后投入国家的建设投注自己的一份热情。